來美國看了更多的室內裝潢雜誌和 blog 之後,更覺得台灣人不會搞室內設計。
我看的雜誌絕對不是 Elle Decor,老實說,雖然裡面的內容很了不起(尤其是傢具的價格和設計師的名氣),但全世界大概只有 0.1%的人口天天住在那種房子裡,不,應該是金字塔頂端人的渡假別墅吧,也不是天天睡覺的地方!曲高和寡,沒興趣。
先是一訂閱就愛不釋手,結果從今年年初停刊的 Domino(現在連網站都沒有了)開了我的眼界,然後我每天follow
Apartment Therapy,其實很難想像一個這樣的網站其實是個 blog ,不但每天定時報導全美各大城各式各樣的公寓房子,還有國外想要分享的格友熱心參與。裡面報導的,都是一般人的住家(當然很多人的職業還是跟設計相關,但他們都是一般人,不是 Vera Wang),看這些照片,你想像得到他們和朋友在沙發上話家常、坐在餐桌上吃 cereal、甚至蹲在馬桶上看雜誌的樣子。而且,這些房子通通不是在德州隨隨便便就五房六衛的別墅,都是不到20坪在城裡租的小公寓耶!
明明同樣的大小,台灣的裝潢怎麼可以那麼醜?我自己歸納出以下幾點
1. 太實際:好吧,這應該是民族性。當你看到漂亮的花瓶想買的時候,可能會因為 “我又不插花” 這樣的想法作罷。看到一幅撼動人心的海報或是讓自己心情變好的畫,心裡又會碎念 “這是什麼,可以吃嗎”,而寧可花錢買便當。這絕對不是錯,只是,實際,然後多少,實際會讓人不浪漫,然後就少了一些生活的美感。
2. 長輩在:就算再有美感,只要跟家裡住,在家裡刷個牆壁動個工,都會影響到其他人。尤其長輩通常比較省,就會覺得能住就好幹嘛浪費錢(馬上回到1.),導致天天看著自己的房間卻鬱鬱寡歡。
3. 房東嫌麻煩:為什麼嫌麻煩?因為實際阿!(又回到1.)限制多就怕到時候累到自己。房客要自己花錢貼壁紙房東當然開心,但是怕下一個房客不喜歡,自己還得重新弄,所以乾脆限制什麼都不要動,最安全。台灣的租屋習慣通常是附傢具,便宜乾淨好用就不錯了,還希望房東幫你配色阿?得了吧!
4. 盲從:終於買了房子,重新裝潢,開始選家飾品了!然後,因為雜誌上都放 Starck 的水晶燈,所以你也想在客廳掛一個。可是燈具也需要跟傢具和做色彩搭配阿!一般人都會用選米色(通常建設公司也愛送這種的),但除非你選黑色或純白色的拋光石英磚,which NEVER happened in a noraml Taiwanese apartment,要不然,放個水晶燈就叫做簡約華麗嗎?我不討厭水晶燈,但就算想混搭也不是這樣的;IKEA的東西也不是隨便亂搭都好看。只是在創造風格的同時,不要忘記符合動線的便利性。(台灣人那麼實際,這點應該不用擔心)
5. 愛裝闊:明明就十五坪小的房子,為什麼還要放一張仿 Armani Casa 的皮沙發?「因為看起來氣派阿」....可是就這麼小的房子,不是一張大沙發就會看起來氣派,不,重新 rephrase,十五坪就不應該希望自己的房子氣派!我一直相信有多少錢做多少事,家裡有多大,就做什麼樣的裝潢。十五坪可以乾淨可愛,可以簡約舒適,可以無印良品,可以IKEA,就是不可以 Armani Casa 除非......你真的把自己家裡客廳當 lounge bar,把所有實用的書櫃電腦甚至電視通通藏在臥室,還配合情調燈光調節與小吧台,我無話可說。
6. 東西多:這點我不能批評。要不然男朋友會批評我。只能說,藏得漂亮就好。
以上,是心得嗎?
不是,而是自己剛買新家,正要裝潢,寫下來六點提醒自己不要犯的錯,共勉之!